马上双十一预售就要来了,有多少人在等着算满减,又有多少人其实根本没搞懂规则,最终买了个寂寞?不过,有多少人是还只把“双十一”单纯当成“光棍节”,而完全不晓得发生了什么的嘛?
是的,对于买买买这件事,有的人一直都是很冷静和理性的,原因嘛,自然可能就是因为他们知道该怎样避免跳进网购的误区(绝对不会承认是因为穷)。你是不是也想了解这些误区,理性剁手?其实,今天就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分享。为啥看到“满减”你就想买?每年双十一,你是不是一看到满减就控住不住自己的手?是什么让你一看到满减就想凑单?
曾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的一项研究说,商品价格与大脑内的多巴胺浓度存在逆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看到商品价格便宜就能让大脑产生愉悦和欣快感。这种“捡到便宜的”愉悦感让你一直想要买买买。
双十一丨为什么看到“满减”就想买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丹佛校区研究人员设计实验,让大鼠推开数量不一的杠杆以获得蔗糖吃。研究人员将得到单位质量蔗糖所需的力量定义为“商品价格”,并在杠杆上安装了能体现“商品价格”信号灯,以模拟大鼠对将要得到的“奖赏”的反应,结果发现了大鼠大脑中多巴胺浓度与“价格”存在逆相关的关系。 进一步实验中,研究人员利用光遗传学技术增加大鼠体内多巴胺浓度。如果在大鼠看到信号灯阶段增加多巴胺释放,会让大鼠对“价格”更为敏感,且得到蔗糖后多巴胺浓度会降低。这印证了“负奖赏预期效应”,即大鼠认为其所得不如预期。而如果在获得蔗糖时再增加多巴胺释放,会加强“奖赏效应”,让大鼠认为其所得超过预期。
研究人员说,上述结果印证了此前就存在的观点,中脑腹侧被盖区的多巴胺释放与主观价格评估有关,在行为经济学中表现为购物需求,即看到低价商品就想“买买买”,而买完后的多巴胺释放减少又会让人情绪低落。
所以,说到底还是多巴胺在作祟。
理智消费丨如何跳出买买买误区
跳出误区,科学地买买买。如果买买买能让人感到快乐和幸福,那么多买一点也挺好的。但实际上,很多人在买完之后会后悔,许多人会发现自己买了一些原本不需要或者不喜欢的东西。想要科学地买买买,就需要跳出以下3个误区。
1. 交易效用偏见
我们在消费决策的时候,应该只考虑商品的用处和价格,性价比才是最重要的。但在实际中,人们通常买了一大堆用处很小或者压根没用的商品,就是因为在购买时,我们还会受到交易效用的影响。 交易效用,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参考价格和实际价格的实际差额或者比例差额。一般而言,实际价格低于参考价格我们会更倾向于购买,比如“双11”的降价,参考价格就是原来的价钱,而实际价格是活动期间的价格,这就使得很多人由于交易效用的影响购买一些事后对自己没用的商品。交易效用偏见会导致不理性的消费决策。我们在购买商品时,应该注意的是在当下我们可以购买到什么(以什么样的价格),以及它现在或者以后对我的重要性(我们的需要程度)。一句话:买最对的,而非最便宜的!
2. 沉没成本误区
这个也很常见。你在网上逛了一天,犹豫要不要买,如果活动快结束了,你就心想:都逛了一天了,不能白逛,买了吧。我们考虑的永远是不能让我原来的投注白下,期待着购买一件商品能够使自己原来的投资变得有价值,这就陷入了沉没成本的误区。我们在购买一件商品时,应该考虑的是我们现在的付出和获得的收益的相对比值。其实,沉没成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非常大,它影响着我们的理性决策。沉没成本经常会导致我们考虑过去的付出而在一件事情上浪费更多的时间、财力和精力。我们在购物的时候,应该只对现在考虑,不要纠结于过去已经发生无法改变的事情。 一句话:当你已经浪费了大量时间,就不要再浪费金钱了。
3. 联合评估误区
人们在购物时,喜欢货比三家,这里做的就是联合评估;而与之相对的是单独评估,就是你不进行对比,只是对单独一个商品的评价。我们在做单独评估的时候,往往更注重那些容易评价的因素,联合评估则会注重一些不易评价的因素。比如说,一个音响,如果我们不进行对比评价,我们更注重它的外观、样式、造型;而做对比评价时,我们会注意到它的音质如何,降噪指数怎么样。但我们买回家后一般会做单独评估,所以音质上的一点点区别很可能是不重要的,我们在家里反而会更注重那些外观上的优势。价格相差无几的商品一般都是各有各的优势,记住一点,买的时候可以做联合评估,买到商品后我们做的是单独评估,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单独评估那些评价维度在联合评估中的优势。一句话:花钱买开心,而不是花钱买后悔。
这些建议你都Get了吗?学会了记得应用起来,毕竟——后面还有双十二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