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思政教育  文化育人  心理在线  圆梦助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全国高校百佳网站——中北大学学生网上家园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育人>>史林漫步>>正文

 

左玉河:如何树立正确党史观?——重读《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022-01-13 15:17   《历史评论》2021年第5期 审核人:   (点击: )

我们党总结自身历史的出发点和归宿,不是为了追究个人责任,而是为了汲取经验教训。《决议》对党的历史作出正式结论,是“为了学习中国革命的历史教训,以便‘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使‘前车之覆’成为‘后车之鉴’”。

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回顾了党的奋斗历程,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不仅树立了科学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楷模,而且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待自己历史的科学态度。重读《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弄清我们党如何看待自己的历史,是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要途径。

实事求是 一分为二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对自身历史经验作出的系统总结。《决议》总结了党从成立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期间,特别是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期间正反两方面的斗争经验,对党内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了正式总结。这个总结突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毛泽东向来倡导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和调查研究,主张尊重客观历史,对党的历史予以科学认识和客观评价。1938年,他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一切事情是要人做的……做就必须先有人根据客观事实,引出思想、道理、意见,提出计划、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方能做得好。”在1944年所作的《学习和时局》报告中,他还强调,“对于任何问题应取分析态度,不要否定一切”。中共中央在起草《决议》过程中,采取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决议》的形成,是在毛泽东领导下经过党中央多次集体讨论和修改而完成的。《决议》草案起草过程中,党的高级干部进行了多次认真讨论,甚至成立讨论《决议》草案的若干小组,连续开会讨论,力求还党的历史以真正面目。《决议》的起草和修改经过集思广益、多次讨论,体现了党内的民主精神,所以《决议》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在修改《决议》时特别在开头撰写了一段话,突出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提醒全党应该注意对中国革命进行实际的研究。毛泽东在《对〈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草案的说明》中强调,“如果讲得合乎事实,在观念形态上再现了二十四年的历史,就对今后的斗争有利益,对今后党和人民有利益”。

《决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中国革命实际进程为依据,全面探讨中国共产党英勇奋斗的光辉历史,客观评价党的方针政策、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在广泛讨论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决议》对从六届四中全会到遵义会议期间,中央领导路线问题和以王明为代表、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左”倾错误的主要内容、表现、危害及其原因,作了系统深入的剖析。对一些重大事件和历史问题,如陈独秀的错误、八七会议、六大、立三路线、六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第三次“左”倾路线、六届五中全会、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遵义会议等,《决议》都作了基于当时认识的客观评价。正如聂荣臻所言,《决议》“分清了我党历史上的路线是非,统一了全党的思想,作出了明确的结论”。

《决议》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历史发展的考察、对党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及对党史人物的评价,坚持了一分为二的科学态度,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明确指出问题和错误。如《决议》在充分肯定八七会议挽救中国革命的同时,也指出了它在反对右倾错误的时候为“左”倾错误开辟了道路;认为中共六大路线基本正确,但“也有其缺点和错误”,如对于中间阶级的两面性和反动势力的内部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决议》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在各个时期存在的问题直言不讳,指出土地革命时期,党的工作有成绩也有错误,特别是六届四中全会到遵义会议期间,“所犯政治路线、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上的‘左’倾错误,最为严重”。但在否定历次“左”倾错误路线的同时也明确指出,犯错误的同志并不是一切皆错,对他们在反帝反封建等问题上的正确观点也给予了肯定,“第三次‘左’倾路线的代表者也领导了农民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反抗当时国民党政府的进攻”。而且《决议》肯定他们在反帝反封建、土地革命、反“围剿”战争上的若干观点,与主张正确路线的同志仍然是一致的。这样的评判,体现了一分为二的科学态度。

把握主流 看清本质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中国共产党在书写自己历史时,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发动和领导革命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人民翻身得解放。《决议》在肯定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伟大成绩时,反复强调人民群众的作用,认为中国革命的每一步胜利都是无数先烈和全党同志、全国人民牺牲奋斗的结果。“无数党员、无数人民和很多党外革命家,当时在各个战线上轰轰烈烈地进行革命斗争,他们的奋斗牺牲、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精神和功绩,在民族的历史上永垂不朽。假如没有这一切,则抗日战争即不能实现;即使实现,亦将因为没有一个积蓄了人民战争丰富经验的中国共产党作为骨干,而不能坚持和取得胜利。这是毫无疑义的。”

《决议》把执行错误路线时期指导方针上的错误,与普通党员和一般群众的踏实工作严格区别开来,并给予后者以充分肯定。《决议》指出,第三次“左”倾错误路线统治时间特别长、造成的损失特别大,但因为有广大干部、党员和广大军民群众在一起进行了积极工作和英勇斗争,因而党在许多地区和部门的实际工作仍然取得了很大成绩。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运用在党的革命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经验总结。党永远是人民的一部分,离开了人民,党的一切斗争和理想就会落空,因此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决议》中也特别肯定了毛泽东提倡的群众路线,为此,不仅党和党外群众要保持密切联系,而且首先需要党的领导机关和党内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决议》从历史发展的主流、方向和大势,充分肯定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和丰富经验,认为“党在个别时期中所犯的‘左’、右倾错误,对于二十四年来在我党领导之下的轰轰烈烈地发展着的、取得了伟大成绩和丰富经验的整个中国革命事业说来,不过是一些部分的现象”,决不能因为一些局部的、个别的、短时间的错误就抹杀主要成绩。这就分清了党的历史的主流与支流、现象与本质。

以史为鉴 继往开来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党。对善于学习的共产党人来说,经验和教训都是宝贵财富。中国共产党看待自己的历史并深入总结历史经验,最突出的特点是善于从思想认识的高度进行理论思考。《决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作了科学概括,总结了建党以来特别是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前党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教训,全面详尽地阐述了“左”、右倾错误在政治、军事、组织、思想方面的表现和造成的严重危害,着重分析了产生错误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决议》认为,各次“左”、右倾错误都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一切政治路线、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之正确或错误,其思想根源都在于它们是否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出发,是否从中国革命的客观实际和中国人民的客观需要出发”。我们党着重于分析党内产生“左”、右倾错误的思想根源,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诸多重大问题进行科学阐述,对中国革命特点、规律进行理论概括。正如恩格斯所言:“要获取明确的理论认识,最好的道路就是从本身的错误中学习,‘吃一堑,长一智’。”我们党从对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的认识和分析中,“获取明确的理论认识”,其集中体现就是毛泽东思想。

正是抱着以史为鉴的目的,《决议》注重分析错误产生的社会根源、思想根源与历史根源,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决议》指出,克服错误的“左”、右倾思想,既不能草率从事,也不能操切从事,必须深化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提高全党对于无产阶级思想和小资产阶级思想的鉴别能力,发扬党内民主,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进行耐心说服教育工作,具体分析错误的内容及其危害。因此,我们党总结自身历史的出发点和归宿,不是为了追究个人责任,而是为了汲取经验教训。《决议》对党的历史作出正式结论,是“为了学习中国革命的历史教训,以便‘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使‘前车之覆’成为‘后车之鉴’”。《决议》明确指出,全党今后的任务就是要在弄清思想、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团结得如同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如同一块坚固的钢铁一样,为着获得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和中国人民的完全解放而奋斗。以史为鉴,善于汲取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并不断在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基础上实现党的高度团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关键所在。

关闭窗口
  热点文章
皖南事变发生于1941年1月6日。1940年10月19[详细]
1936年10月22日,蒋介石由南京飞抵西安,严[详细]
在91年前的今天,1928年11月9日(农历1928年[详细]
 
  精华推荐
全国高校学生工作网 红色太行百佳 山西学生心理网 中国大学生在线 山西省教育厅 山西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版权所有:山西太原中北大学学生工作部(处)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学院路3号 邮政编码:030051
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审批号 (晋)ICP备05000467号 晋公网安备 14010002001550号